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持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减污降碳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高标准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持续向优。
坚持创新协同、产业协作,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建设工程
围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立足于“一基地三区”核心区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协同发展战略支点和北方经济重要支点。推进创新协同互补互促。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兵器集团等高校、央企在人工智能、光电等优势产业领域对接合作,推动新智感知、海河实验室融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发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创新政策和资源叠加优势,促进更多首都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北京研发、天津制造”的生动局面。推进产业承接成链成群。提升“于响”总部基地、逸仙智创园等平台功能,统筹承接好“央源”“民源”等优质资源。深化与链主头部企业在产业协作、延链补链等领域合作,推动共建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车、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链,共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基础设施相联相通。加快京滨城际(南段)、津潍高铁(天津段)、京津塘高速改扩建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滨唐高速。加强津冀港口协作,做强天津港雄安服务中心,推动港口服务功能向京津冀腹地延伸,共同构建现代化港口群。加快推进京津输油管道、中石化120万吨乙烯产业集群等项目投产达产,保障京津冀能源物资供应安全。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完善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机制,推出更多通办事项,扩大医保、社保、养老等事项互联互通范围。优化“滨城”户籍新政,畅通线上办理渠道,完善“落学、落户、落住、落职”保障体系,做好京冀落户人员社保转移和人才随迁子女就学服务。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协同,强化大气和水污染联防联控联治。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实施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工程
坚持市场化、扁平化、智能化,突出改革赋能与制度供给相结合,持续推进高水平“五型”开放。提升全方位改革效能。稳妥推进政府系统机构改革,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深化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完善考核管理体系,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活力。大力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强化精细管理降本增效,压减非主业、非优势低效企业128家。瞄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再提升。扎实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逐步降低准入、能源、物流等要素成本,优化创新型产业用地和复合型用地模式,健全开发区、街镇集约用地和新增项目用地挂钩机制。坚持国企民企外企一视同仁,准确把握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打造近悦远来、融商融智融天下的良好环境。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进“通道型”开放,提高“海空”两港通道效率,高水平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拓展国际货物“一站式”运输服务,推动港口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推进“平台型”开放,发挥五大开发区对外开放平台作用,聚焦产业开放、贸易升级、创新开放、制度开放和中新合作,促进产业和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推进“制度型”开放,高质量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在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等“边境后”领域开展更大程度压力测试,支持“保税+”业态创新。推进“都市型”开放,加快“双中心”城市聚集区建设,做强以滨海文化中心、泰达MSD为核心的主商圈,以东疆、生态城为核心的亲海商圈,做优电子商务主题园区,加快建设北方跨境电商物流中心。推进“海洋型”开放,聚焦海洋油气勘探、绿色石化等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壮大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等产业链,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三资”利用能级。着力扩大民间投资,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和存量资产资源盘活,推动世界五百强集团总部等项目落地,持续放大“春笋行动”惠企效应,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着力扩大外商投资,加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引进外资力度,突出抓好中石化英力士ABS生产基地、GE医疗核磁东半球总部等项目建设,推动外资“链主”企业就地扩大产能、成龙配套。着力扩大央企国资投资,深化央地战略合作,创新“央企+外资”“央企+民企”新模式,积极引入央企二三级总部和增值板块资源,进一步形成深层次全方位合作发展新格局。
坚持创新引领、产创融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
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产业精准对接、双向赋能。高标准建设滨城科创区。坚持“一核一区”双向驱动,发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冀协同创新重要载体作用,营造“类中关村”创新生态;推动华苑科技园发挥产业赋能作用,打造天开园溢出成果重要承载地;坚持经开区制创、保税区贸创、高新区科创、东疆金创、生态城绿创“五创”协同,加快建设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带,加速主题园区科创资源集聚。大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推动优势科技资源与战略科技力量有效衔接,增强合成生物技术、先进计算等国家级创新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服务产业能力,提升海河实验室能级。支持中电科十八所、中科院工生所申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先进操作系统等领域申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0家。聚焦集成电路、创新药物等重点领域,支持链主龙头企业组建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实施一批前瞻性、引领性研发项目,力争突破10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畅通科研与产业“握手”通道,加快超算中心、航天五院等14个重大创新平台成果产业化,引育科技型企业150家。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累计达1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20家。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用好“创新券”,推广“创新积分贷”,探索“创新积分投”等科技金融创新模式。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引育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达18万人,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5家。实施有效发明专利倍增计划,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强科普工作,促进科学技术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坚持产业焕新、“三量”发展,深入实施现代化产业聚集区建设工程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为主抓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服务业高端化,加快构建“8+8+8”现代化产业体系。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瞄准国际科技创新前沿和产业发展方向,聚焦生物制造、细胞和基因治疗、脑科学与智能医学等未来产业领域,深入实施“8151”工程,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不断壮大新质生产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统筹布局通算、智算、超算多元算力协同体系,推动天智信息、长城服务器等一批项目投达产,加快洁美电子北方总部、光电聚能产研基地等项目建设。加速细胞基因治疗产品成果转化,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细胞产业转化基地等平台建设,推动恒瑞医药肿瘤创新药、云南白药核药研发中心等项目开工。大力发展空天利用产业,加快空客上下游配套,抓好波音三期扩建等项目建设,推动卫星整星生产线、巡天光学舱等重大项目落地,支持民用无人驾驶试验区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推动TCL中环叠瓦二期、亿利催化器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力容新能源高端利用、赛德美新能源综合利用基地等项目开工。推动优势产业焕新升级。加快绿色石化产业向精细化转型,重点抓好渤海海域油气勘探与开发、北燃LNG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恒河碳五碳九综合利用等项目开工。加快汽车产业持续转型,推动“三大”整车新能源新车型下线,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工厂投产,推动智能网联商业化应用,加快打造综合型汽车产业集聚区。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造20个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6个5G全链接工厂。激发现代服务业动能活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业态,助推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全面实施国际消费新高地、国际消费新平台等8大工程,突出抓好港口贸易、平台经济等8条产业链,打造更高能级“双循环”战略引领区。推动文旅文创产业深度融合,做优“向海乐活节”等特色文旅品牌,积极拓展邮轮物资供应、旅游岸上配送等业务,加快建立国际邮轮用品采购供应平台。高水平承办中国航海日等重大国际国内论坛活动。强化产业链项目拉动支撑。加快总投资7391.6亿元的诺和诺德扩建、大聚合物电池快充产线等583个项目建设;推动总投资2515.5亿元的三峡南港海上风电、海特飞机基地三期等212个项目开工;抓好总投资1236亿元的海工装备二期、隐山冷链物流基地等197个项目竣工,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发展水平。
坚持双港联动、港城融合,深入实施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工程
深入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港城互促,推动港口、产业、城市相互赋能、整体发展。提升港口发展能级。加快智慧港口平台建设,推进全球首个港口大模型研发,实施集装箱装卸设备自动化改造。推进港口能源结构转型,抓好零碳码头、低碳港区、低碳港口建设。增强口岸服务辐射功能。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强化天津港与周边港口干支联动,积极拓展外贸航线海上通道。大力发展适港经济,做大做强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制造维修等产业,支持航运科技、航运保险等航运服务业发展,打造东疆、北疆南疆和“于响”片区航运服务集聚区,高水平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启动滨海国际机场扩建(三期)工程,加快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建设,着力提升航空客货运枢纽功能。完善疏港交通体系。加快推动兴港高速、天津港北港路南延等工程。开通南疆远航南货场等铁路专用线,加快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天津段)建设,强化铁、水、公、空“四式”联运,提升港口贸易和物流便利度。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试验区建设工程
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造高颜值生态环境。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精准管控石化、电力等重点行业,深化港口、货车移动源等重点领域治理,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坚决守护美丽蓝天。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智能监管,实施7个片区合流制改造,开展“清河湖”等专项行动。强化渤海综合治理,抓好入海河流消劣工作。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抓好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持续构筑高质化绿色空间。加强北大港湿地保护修复,实施黄港生态区水环境水生态修复提升工程。深入开展“蓝色海湾”整治修复,推进临海新城人工减排湿地、南港东部生态廊道等项目建设,持续抓好互花米草治理,加快国家海洋公园建设,提升海岸线生态功能。积极拓展高标准低碳路径。锚定“双碳”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发展体系,抓好南港海上光伏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同—天津南”输变电工程,提高外受绿电比例。推进冷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南港、南疆冷能利用示范园区。加快大港石化产业园循环化改造、海水淡化再利用等项目建设。推进绿色交通、低碳出行,新建一批新型能源站。以生态城为重点示范推广零碳建筑,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积极创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让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坚持城市更新、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城乡高品质生活样板区建设工程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人口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创造,持续在富民惠民便民安民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编制,完成12个涉农街镇总规和34个村庄规划编制,抓好大港海滨、黄港等重点片区规划设计。推进“滨城”建设“十大有效投资工程”,实施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160个。抓好“于响”城市核心区建设,开工建设武警部队博物馆。加快车站北路跨海河桥、汉南路改线等工程,实施杭州道跨津山铁路桥辅路拓宽等工程。提速轨道交通建设,实现贯通50.4公里,Z4线开展联调联试。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塘沽南站、杭州道街、古林街等重点更新项目,实施107个老旧小区改造,启动胡家园街、中塘镇等城中村改造试点项目。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年内建成区面积达44%以上。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启动城市内涝治理三期工程,推进子牙新河治理、防潮海堤等工程。持续加强民生保障。项目化、清单化抓好20项民心工程。坚持就业优先,城镇新增就业9.5万人。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推动医疗保险参保扩面,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在全国率先开展手持医保结算终端服务,在3家三级医院实施“医后付”就诊流程改革。全面推行社会救助“一城通办”。启动大港油田殡仪服务中心建设。抓好房屋养老金制度改革试点。完成1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精准支持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入实施供热管网“冬病夏治”工程,有效解决群众供暖问题。推进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建设,建成华东师大附属泰达学校等10所中小学、幼儿园,实施“品牌高中”扩优提质工程,加快塘沽一中新校区建设,推动新华中学合作校落地,实现“市五所”在新区全面布局,新增学位1万个以上。推进产教联合体实体化建设,创建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南开大学滨海校区等院校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动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滨海院区开诊。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社区智慧云医院系统,提升智慧医疗水平。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办好第十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惠民”活动。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扩面提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等工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建设水平和治理水平。加强耕地保护,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监测,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9万亩。发展壮大奶业、水产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市级产业强镇、强村各2个。完成水产品综合交易展示中心、北塘码头提升改造工程。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支持蔬菜育种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力度,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津农精品”、绿色有机农产品6个。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9家。推进“三美四乡”建设,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高标准实施24个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成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提升改造农村公路13公里。不断壮大街镇经济,制定新一轮街镇高质量发展资金支持政策,促进主导产业加速聚集。健全街镇与开发区融合发展机制,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加快打造新港街港航产业聚集区等街镇主题园区。抓好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助力结对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持党建引领、系统治理,深入实施社会治理现代化引领区建设工程
强化共同缔造、共建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全面推进法治滨海建设。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区、依法行政一体推进,强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区和全国首批守法普法示范区。依法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强化审计监督,深化政务公开。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深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村居法律顾问配备率达100%。依法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支持协商议政,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重大风险防控。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债务化解的关系,完善政府性债务管控机制,严控政府类投资项目,稳步推进债务精准化解。实施盘活存量资产资源行动,统筹存量土地资源、闲置房产资源、低效产能资源一体盘活,全年出让经营性土地603公顷,销售区属国企存量商品住宅24万平方米,盘活商业楼宇、厂房、仓库等闲置产能178万平方米,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危化品、建筑施工、仓储物流等重点行业,以及消防、燃气、超限超载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建立大安全大应急体系,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抓好“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双安双创”工作,提升药品安全监管水平,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滨海”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系统化解重点信访案件的能力,全面推进信访法治化,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机制,抓好薪资拖欠、延期交房等突出问题,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