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海洋装备产业(人才)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迎来成立三周年。据了解,联盟于2020年10月在天津港保税区成立,构建了“政府搭台、人才主角、产业发展”的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圈”。三年来,联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不断促进产业集聚,为联盟内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赋能。
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联盟内企业签约6846个合同、合同总金额超过260亿元,推进校企科研合作实现8个产学研成果转化项目落地,联盟各单位为新区引进人才420人……这是联盟2022年交出的喜人成绩单。
2023年以来,联盟组织大型交流会7次,从人才引育、融合培养、政策研究、科技合作等方面全面加强联盟建设,推动联盟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第四季度,联盟将围绕产业链图谱完善、专家库建设、浮式和水下产业子链建设等6项重点工作开展集中攻关,不断助力联盟内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联盟在产业链建设、供需融合、人才培养、科创融合、政策研究、行业规范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天津海洋装备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海油工程董事长、联盟主席王章领表示,联盟将对全球海洋工程行业市场进行充分研判,通过角色转变与理念转变建立市场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延链强链补链,激发出强大“链”式效应,以“链”聚能,加快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据了解,目前,联盟成员已经由成立之初的88家增长到118家,产业规模增至2000亿元以上,覆盖整个海洋装备产业链,包括装备制造、管理运营、科学研究、配套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代表性单位。联盟成员创新驱动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众多“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取得了突破。同时,市场订单量质齐升,海油工程承建的全球首套商用“海底数据舱”成功下水、承建的国内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顺利投用,大船天津斩获6艘大型集装箱船法国订单,有效带动了天津海洋装备产业发展。
据介绍,下一步,联盟将以天津港保税区海洋装备产业发展硕果为根基,在产业链建设、供需融合、人才培养、科创融合、政策研究、行业规范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新动能引育,推动海洋装备产业集聚,持续构建“政府搭台、人才主角、产业发展”的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环境。
持续引育海洋装备产业项目落地发展
近年来,天津港保税区持续引育海洋装备产业项目落地发展,形成了以海洋油气装备、高技术船舶、海水淡化装备、港口航道工程装备、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五大领域为主,涵盖“研发设计—零部件—总装制造—配套服务”的产业体系。今年2月,以天津港保税区为核心的滨海新区海洋工程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获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同时,该集群依托临港区域建设的海洋工程装备首批市级产业主题园区,获得市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保税区海洋装备产业已形成支撑滨海新区及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天津港保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保税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理念,聚焦提升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能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在推动保税区海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奋力推进一流港口经济示范区建设,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