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丰富、科技人才众多的优势,建设科技创新高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2013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津药联合院”)的这番话语,激励了众多在场的科研人员。十年来,津药联合院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着力做好药物研发、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坚持自主创新,亮出生物医药产业全新名片。
自主创新硕果累累
十年前,津药联合院党委委员、早期成药性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开大学药学院教授孙涛曾当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国家创新药重大专项课题研发进展情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指引了孙涛的研发方向。
十年来,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新药研发产业链和技术链,针对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抗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治疗和疫苗研发等方向的30余项新药研发工作,津药联合院加强科研攻关,构建协同创新生态,采取自研与合作研发并举的协同创新模式,推出一批研发成果,而孙涛带领的团队已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2016年6月,孙涛带领的科研团队研发1.6类抗肿瘤新药项目“盐酸多西环素片”获得临床试验批准;2022年,由他参与的南开大学与津药联合院联合课题组原研创新药物CP0119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020年6月,津药联合院与孵化企业尚德药缘合作研发的抗脑胶质瘤化药一类新药ACT001获得临床批件;2021年9月,津药联合院与孵化企业东方华康合作研发的治疗过敏性鼻炎创新中药新药益气通窍丸获批上市。2013年至今,津药联合院科研团队累计申报各类专利157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85项。如今,津药联合院已建立“企业+高校+研究院+医院”的“产学研医”联合研发模式,面向临床需求,搭建起具备药物分析测试、新药毒理安全性评价等功能的综合性大平台,推动药物研发不断加速,为经开区、滨海新区乃至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创新模式引来优质项目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作为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津药联合院首创“专业综合性大平台+众创空间+孵化器”模式,科技企业孵化器多年被评为国家A类,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十年来,这里累计新增孵化企业270家,聚集创客团队百余个,包括新培育上市企业1家、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2家、天津市雏鹰企业3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9家。
如今大名鼎鼎的康希诺,是津药联合院孵化的“明星企业”。2009年夏天,在津药联合院办公楼601室,康希诺董事长宇学峰和他的团队开启了创业征程。对宇学峰来说,津药联合院不仅有分析检测等各类平台,还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可以让创业者沉下心来搞研发,让成功来得更快一些。康希诺已于2019年、2020年分别在港股、科创板上市,成为滨海新区响当当的行业“领头羊”。除康希诺外,津药联合院还孵化了丹娜生物、全和诚、阿尔塔等优质企业,吸引了四川科伦药业、山东辰欣药业、迪沙药业、央企国药集团、北京虹博基因、北京京天成生物、河北仁合益康药业等上市企业、大中型企业来此建设研发中心。
加速迈进发展新阶段
记者了解到,津药联合院初建时只有高通量分子筛选平台、药物研发信息平台等少数几个药物发现平台。如今,药物分析测试平台、新药毒理安全性评价中心、制剂平台、成药性评价重点实验室、食品化妆品研发平台等陆续建成,脑电智能技术中心、医药智能中心建设也正持续推进。这些平台贯穿生物医药上下游产业链条,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企业开展科研工作及成果转化。
不仅如此,津药联合院聚焦科技前沿领域,以行业领航者的姿态把握发展主动权,抢抓智能技术与产业融合机遇,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方向。2022年初,津药联合院获批天津市生物医药智能化产业创新中心。依托该中心,在经开区的支持下,京津冀智能医药产业园于今年5月6日正式揭牌。
“新的产业园孕育着津药联合院新的增长点。我们将高度重视智能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在医药技术创新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持续吸引聚集国内外领先技术企业和人才团队,助推区域医药产业升级。”津药联合院有限公司投资孵化总监沈亚文说,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津药联合院将继续聚焦科技前沿领域,向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