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召开之际,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往来密切的天津企业家和友好人士接受了滨海融媒记者采访,介绍企业“出海”硕果,畅谈交流交往感受,憧憬未来合作空间。
谈项目 促合作 成果丰硕
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召开之际,记者与明源丝路(天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明取得了联系,他刚从宁夏参加完洽谈会连夜回到天津。这几年,他一直活跃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谈项目、促合作,达成了诸多成果。
今年4月,在滨海新区举行的中国—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产业合作大会上,由明源丝路(天津)实业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的乌中明源丝路自由贸易特区与天津经开区泰达一站式出海服务中心正式签约,进一步深化滨海新区与上合国家贸易合作。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的召开为乌中明源丝路自由贸易特区的快速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像泰达一站式出海服务中心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助力。”李文明说,“近期,就有青岛万林集团拟在该园区投资3000万美元建设食品加工项目。此外,天津友发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计划在乌兹别克斯坦成立新公司,建造中亚、中东生产销售网络。”
落地生根 枝繁叶茂 硕果累累
谈到与乌兹别克斯坦的经贸往来,作为明源丝路股东之一的张宝伟也很有发言权。早在2013 年,他就跟随天津考察团来这里进行过多次考察,“当时我们发现玻璃制品在当地有很大市场潜力,于是在2016年投资了明源丝路玻璃厂,该项目对当地的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发挥了明显带动作用。”
“随着项目的成功推进,很多中亚的考察团也频繁地来到中国,走进天津访问,学习经验,洽谈合作。”张宝伟介绍说,“近年来,到乌兹别克斯坦投资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比如建材设备、电动摩托车、农业机械、食品等行业企业在当地扎根发芽,快速成长。”
“龙头项目的带动也逐渐打开了中亚其他国家的市场。”张宝伟说,“我们还先后考察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决定在吉尔吉斯斯坦合作建设一个果酒厂,接下来我们还将把项目逐步扩展。”
科技引领 人文交流 互动频繁
产业合作,科技引领。2017年,张宝伟带领6位校友一起推动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创立了天科大 (天津)创业科技中心。 “这个科技园于2021年建成,吸引了生物技术、食品工程、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20多家研发企业入驻。”张宝伟说,“今年4月,天津科技大学与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与中亚地区加强产学研合作。同时,我们还推动中亚地区高校教师与天津科技大学的老师联合建立科研合作小组,促进高等产学研深度合作。”
“在产业合作方面,中亚地区的土地、粮食、植物、中草药等资源禀赋,恰恰与天津科技大学的生物医药、食品工程等优势专业契合。”张宝伟介绍说,“近年来,我们在粮食加工、中医诊疗等方面与中亚地区开展了深度合作。比如与哈萨克斯坦相关部门签署了粮食加工协议,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分别建设了中医诊疗中心,推动中医药走向海外。”
“在多年的考察交流过程中,我还发现上合组织国家‘汉语热’持续升温。”张宝伟说,“就在今年暑假,我们承办了埃及大学生‘汉语桥’夏令营活动。同时我们还邀请乌兹别克斯坦芭蕾舞代表团来天津大剧院演出促进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