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党的二十大以来,滨海新区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探索创新,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全力打造新时代医疗体制改革的“滨城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公平的医疗服务。
随着滨海新区公立医院改革进程的推进,新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效率持续提升,百姓看病就诊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统计数据显示,滨海新区人均预期寿命由2014年的81.08岁增长至2023年的83.13岁,远高于全国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由2014年的9.28/10万下降至2023年的5.76/10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初步形成由政府主导、突出公益性质的“10+45+194”三级健康服务体系,即10家三级公立医院、45家一二级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其中,三级公立医院数量由2014年的3家增长至2023年的10家。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患者住院总死亡率由2014年的0.6%下降至2023年的0.49%,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由2014年的76.05%提高至2023年的84.28%,Ⅱ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由2014年的73.04%提高至2022年的84.3%。
“三医”统管、高位推动
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
党的二十大以来,滨海新区坚持强化党政主导,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推动,医疗、医保、医药工作由一位副区长统管,建立健全“三医”联动工作推进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药品加成率从15%降为7.5%,再到0%,极大降低了患者药费负担。落实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规范动态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和医保支付标准。深化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家医签约按人头总额付费。在海滨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家医签约“人头付费、总额包干、结余留用”按人头总额付费改革,推动公立医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上下联动、双向转诊
“三下沉”助力医疗集团更紧密
为了让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新区牵头成立了多家紧密型医疗集团,上下联动、双向转诊,加快构建更加科学的分级诊疗新格局。专家下沉,按照基层医疗机构需求,牵头医院统筹安排180余名专家定期下沉,并针对内分泌、心内、消化等社区慢性病专业,建立首席专家制度,统筹负责推进慢病全周期健康管理。技术下沉,发挥牵头医院技术辐射带动作用,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共28项,制订统一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提升集团内医疗、检验、检查等同质化水平。设备下沉,在统筹调配、充分利用已有设备基础上,为基层医疗机构统一配置CT、DR、超声、心电图机、除颤仪、心电监护等设备,做到胸痛救治单元全覆盖,提升基层急诊急救能力。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成立以来,累计上转4126人次、下转2590人次,开展远程检验28162例、远程医学影像诊断2064例、远程心电诊断41765例。
科技强院、智慧赋能
激发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区深耕医工交叉融合,大力支持“火箭心”、AI辅助诊断等临床应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会同航天泰心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火箭心”并成功上市,占据国内同类产品约1/3的市场份额,累计救治190余名患者,首例患者已健康生活1900余天。发挥信创产业优势,搭建基于信创技术的数据中心。依托天津超算中心,建成新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智慧云医院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等基础设施100%采用鲲鹏、麒麟等国产信创技术,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卫生健康领域信创生态圈。拓展智慧医疗应用场景,为百姓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通过微信、支付宝、App、自助机等多端便民服务应用,提供预约挂号、诊间缴费、报告查询等服务。通过手持移动医保结算终端,居民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家庭签约、健康管理、医保支付等入户服务,解决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新时代医疗体制改革的“滨城模式”,是滨城人民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成果。这一模式不仅为滨城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也为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展望未来,滨城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完善“滨城模式”,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滨城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新时代医疗体制改革的“滨城模式”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